《易經》新思維 系列‧ 自強不息
08-11-2014
香港經濟日報 2014年10月30日行政人員版專欄原文:
主題:自強不息
社會生活愈不穩定,愈要學《易經》。
因為時代愈發展,資訊愈複雜,人的選擇雖多,但做抉擇愈益困難。尤其在現今社會,資訊爆炸,人心容易被薰染,視野容易變模糊,做人、做事,易失方向,社會生活逐漸變得不穩定。
《易經》,雖是早於數千年前已有的生存智慧,但在現今社會,仍然是教人脫險、解困的最佳求生技術。為何?
《易經》智慧,強調任何事情基本上都具有2種發展局勢、3重外力影響、4個周期規律、6個發展階段、8種演變方向、64種趨勢結構,384種應變方法。這種「變數思維觀」,一直是協助中華民族在過去數千年度過各種難關的「指南針」。故此,如「居安思危」、「未雨綢繆」、「防患未然」等字眼就經常發現於漢語著作中。就如中醫學強調之「治未病」概念,亦正是《易經》視「變化為永恆法則」思考原則下的思考邏輯。因為《易經》智慧強調萬事萬物一定會隨時間出現變化,故只要預先掌握其出現周期及幅度,便能找出適應之法。
《易經》64卦首卦之《乾卦》,要我們跟隨時間改變自己,效法自然變化找出生存之道。如在《乾‧大象傳》中所謂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就是要求我們了解時間(天)是有「循環性」(行)及「規律性」(健),如想生存,就要時刻與時並進,學習時機應變之道。
(《易經》新思維 系列‧04)
欲閱覽此主題內容,請 貴讀者可瀏覽逢週四於香港經濟日報之行政人員版刊出的術數專欄。
圖片來自互聯網
-
09-10-2014《易經》新思維 系列‧ 變幻才是永恆
-
06-11-2014《易經》新思維 系列‧ 真正的「強」!?
-
23-10-2014《易經》新思維 系列‧ 不識廬山真面目
-
16-10-2014《易經》新思維 系列‧ 太陽之下無新事
-
30-10-2014《易經》新思維 系列‧ 自強不息
-
13-11-2014《易經》新思維 系列‧ 潛龍,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