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機創富系列‧11 陰陽與對待
27-06-2008

香港經濟日報2008年6月26日行政人員版專欄原文:

時機創富系列(十)

主題:陰陽與對待

唐太宗的宰相虞世南十分推崇《易》,曾說:“不讀《易》,不可為將相”;而被後世尊為藥王的唐朝人孫思邈亦說:“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兩者所言意思類同,皆反映出前人對《易》確是珍而重之。

《易》之為何物?陰、陽之道也。陰、陽之道為何?對待之理是也。對待者為何?相對而互有所待也。

管理之道,在乎管理是否能達致天時、地利、人和,因為這是管理得其法的效益表現。

至於管理上是否可做到「得其法」,首重管理人對陰、陽對待之道是否可以做到圓融無間。

什麼是陽?與陰相對待者是也?什麼是陰?與陽相對待者是也。「陽」是指一些相對上較精神性、正面或動態的事物,如時間、尊貴、積極、主動、明亮、刺激、興奮、溫熱、移動、向外擴展、向上攀升等狀態;「陰」則常指一些相對上較屬物質性、負面或靜態的事物,如空間、卑微、消極、被動、晦暗、抑制、冷淡、寒冷、凝聚、向內收宿、向下沈澱等。

可見差不多所有事物其實都存在著一體兩面的特性。陰與陽,雖然相互對立,但又相互關聯;沒有陰就沒有陽,這便是所謂的「孤陰不生,獨陽不長」了。陰見陰、陽遇陽皆缺乏生氣;只有陰與陽兩者和諧對待才得興旺。

到底如何才可做到陰、陽對待和諧?

先賢曾說:“日往月來,時移世易”,說明世上事物並無一定屬性之陰、陽,陰、陽的性質是會隨「時」而變。

因此在時機管理學而言,管理的重點便集中在思考何時守「陰」、何時用「陽」了。

管理人要做到能隨時、隨地確認身處形勢的變異,務求可因而製訂各種協調管理的手法,以達致上、下員工相處和諧。

故管理者必須清晰管治的立場須與形勢接軌;並不是在上者就一定屬陽為尊、在下者就定是屬陰為卑。而是要懂得如何從環境中不斷協調管理者的身段或姿態,務求在管理上可發揮整合的作用。

例如管理者在公司趕工期間,便不應只著意員工超時資薪的多、少,而是應該集中思考在這情勢下如何能令員工保持或超越在正常上班時的工作質素。反之,則易犯上行政上的因小失大了。

時機管理手法可陰、可陽,端視乎管理人所處形勢的陰、陽而定,這點正是古時戰事中領軍者能做到以弱勝強或以少勝多的策略心法。

(時機創富系列‧11)

如欲閱覽此主題內容,請貴讀者可瀏覽逢週四於香港經濟日報之行政人員版刋出的術數專欄。

圖片轉自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