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易》系列‧8 風波裡的《易》理
09-04-2009

香港經濟日報200949日行政人員版專欄原文:

職場軍師系列(三十四)

主題:風波裡的《易》理

相信近日在立法會辯論當中,最惹人關注的就是議員的「粗口」事件了。

無論不同立場的議員如何爭辯,議會主席最終在4月1日﹝當天是農曆二月準備交入三月的前三天,因為在西曆4月4日清明節便已經開始是農曆三月﹞把有關風波語言定義為「非議會語言」,強調有關語言在日後議會中不應再使用。

然而,部份議員仍正樂在其中,繼續使用“特別方式”分享他們的政見。

這件事的出現,若用《周易》卦理分析,確是別有“味道”。

在本專欄筆者曾點出泛民議員及本港名作家在農曆二月﹝月份是以節氣計算,即西曆3月5日至4月3日﹞都相繼捲入與外地入境有關的風波,最終皆被拒絕或禁止入境,情況與今次立法會的粗口事件相類似。

在《周易》的卦理上,由於立法局議員及該名作家,其一言一論皆是對社會有極高影響力的,故在爻位等級上已經是列入屬於「三爻」之人物。

為何有此判斷?因為在《周易》每卦當中,各有六爻;若從等級的角度分析,由下而上,從最初一爻開始往上發展,第六爻是地位最高級的一爻。最下三爻屬於“下卦”,在卦理上可比擬為社會大眾;在上三爻則屬於“上卦”,在卦理上可比喻為當地政府。從此觀之第三爻便是下卦最高的一爻。

根據《易》理,二月發生的事件是屬於《風火家人》卦的象義。

在《易‧彖傳》中對《家人》卦是這樣說:「家人,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正家,而天下定矣 」;而《易‧大象傳》中亦解說:「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

這便是結合時間及空間現象來一起判斷事情的方式。下期續論。

﹝習《易》系列‧8﹞

如欲閱覽此主題內容,請貴讀者可瀏覽逢週四於香港經濟日報之行政人員版刊出的術數專欄。

圖片轉自互聯網